
2019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


大象藝術參與 2019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展位Booth H03
策 展 人 :鍾經新
藝 術 家 :王舒野、田衛、何理、侯珊瑚、陳念慈、吳宗柏
展覽期間: 2019/10/17– 2019/10/21
展覽地點:台北世貿中心一館
王舒野為新䑃朧主義之發起藝術家,1963年出生於黑龍江省,1990年移居日本,十年間未發表作品,為探究宗教、哲學等精神思想和深究視覺藝術表現而默修獨研。提出"裸視時空"的概念,即去掉以人的區分意識來劃定時空的差別化外衣,而觀照時空世界赤裸的無差別自然真實,創立了 “裸視時空”視覺方式的獨特繪畫表現,2001年以來,在日本的池田20世紀美術館著名藝術機構舉辦個人藝術展。2011年獲得日本文部科學省文化廳主辦的文化基金”TAKASHlMAYA美術獎”,現為獨立藝術家,生活於北京和日本鎌倉。
王舒野的作品,一張宣紙就是他修行的法器,一層宣紙上似乎有著前世的記憶,尤其是宋代山水畫的痕跡,這既是圖像集(Atlas)的喚醒,也是古典影像虛化後的餘留,如同虛焦的拍攝處理,提出無差別觀看的方法論,以不帶偏見也不帶情感的筆觸,外在似乎碎散了形象,但也讓事物進入了內心,沒有經過內心的洗禮,就不可能感受到其永恆性。
何理2011年從台北發跡,何理為跨領域整合創新團隊,透過裝置設計跳脫平面視覺界線,創造新的經驗,為嚴肅的藝術帶來更多期待,同時也為科技注入新的美感體驗,企圖給予觀眾更多的身體經驗,在空間中建造真實的幻象,在熱帶中下一場大雪,在平靜中撒一把花叢,錯置時間和空間。團隊集合了跨領域專業人士,從藝術家、機械工程師到設計師等,跨越領域間的隔閡,激盪出更多的想像也使科技保有人性溫度,仿造自然地景,擷取心靈的片刻,透過科技新生新的經驗,創作電子地景。
在全新的作品中珊瑚找到了自己顏色生成的密碼,這是從未有過的顏色生成機制,這是侯珊瑚自己所發現的一種新的顏色原理,這是中國水墨與西方顏料對話後,因為墨的活化作用,生成出新的色調,如釉色,如瓷器的溫潤玉質感,這是最為具有東方性的質感還原。背景處的底色與前景的墨骨就不再分離,而是彼此共生。一旦墨色微妙地滲透到顏料之中,讓顏色在暈化中,其色彩的明亮與含蓄,顏色被墨色化開時留下的微妙肌理,都是顏料自身的化合作用,也是之前的作品所沒有的。
陳念慈,1969年生於雲林台灣,1997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碩士畢,現居花蓮。
我們看見陳念慈的作品就知道,藝術是一種修行,我們能否不在意藝術作品外在的形象,而是在最簡單的一根細線中看見藝術,就像是朝如青絲暮成雪,從青絲到白髮,就如同陳念慈自己的歲月。我們無法理性的得知陳念慈筆下的細線為何綿延不斷,只有在陳念慈自身的修行中她才能知道。
─蔣勳
一條線,可以只是描繪造型,或是筆在紙上走過的痕跡,但是回首她所走過的生命歷程,這卻是一個自我印證與提煉的過程,因而賦予了線條在畫面上的生命感。我相信她的作品不僅可以跨越古典與當代的藩籬,更可以昂然的立足於當代的華人水墨界。
─吳超然 (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)
吳宗柏,1987年出生於台灣,作品中人工智慧彷彿羅丹沈思者的動作,不同於羅丹沈思者表現人類的情感,人工智慧與人類最大不同的正是AI不帶有人類的情感,科技以理性運算幫助,是否能幫助人類提升以及解決地球現有的環境問題?
已持續多年參與Art Taipei 盛事的大象藝術,在每次展演中,一次次的受到矚目,今年,將結合「自然生滅之理」與「藝術創作之初」,讓觀者在大象藝術打造的場域中,與自己內心風景達到平衡的默契。
Sorry,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