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家

劉金桔LOW Kim-Chit

劉金桔自幼時熱愛繪畫,縱有挫折未曾放棄。塗鴉的少年鼓起勇氣報讀了南洋藝術學院,一路走來成績優秀,並以特優的專業考核榮獲全國一年一位的獎學金“Liquitex卓越藝術學院大獎最高榮譽獎”,畢業後赴英倫深造。金桔的執著與才華嶄露頭角。
1997年金桔從英格蘭中央大學以碩士學位畢業,畢業作品的靈感源自扇子,一種走出東方衣冠文物,大眾而型式、媒材、功能又各不相同的載體。羽扇承載帝王的莊嚴,折扇傳達文人的儒雅。他那時的日課就是在亞麻布上繪一幅扇面,扇承載日記般的功能,作為心得記錄。受西方極簡主義大師Ellsworth Kelly的影響,從簡化形體的過程中提煉、尋找構圖的可能性,探討顏色、線條和透視的節奏感。初時將丙烯材料畫在有濃度的木板上,以細沙打磨直似鏡面,觀者可映射自己形成相異的觀感;再以扇面為載體輔以寫線和勾勒,繼而由亞麻布上作品所呈現出偶然性效果的啟發,以宣紙這一非常東方的媒材去展現。

 

他在那時的創作風格帶著簡潔與禪意,表達如雲石的浪漫與造化,青銅的斑駁與濃重,以及在相異的材質與氣質的後面,身邊的人事悲歡與時光流淌。像畢卡索說過的,“我像別人寫自傳那樣畫畫,那些畫不論是完成了的,還是未完成的,全是我日記中的一頁。每個人的年齡都由自己決定,我生命裡持續的青春是用來發現的。”
金桔反覆地思考創作的內容方向與表現模式,找尋一種個人創作語言,以其表達不同的體裁,而非格式化地套用重複某一類相似的形象和標誌。在他看來,繪畫是過去生活經驗的總結,也是對未來的渴望。而心中隱約但始終地存有一個想要觸摸的空間,一個努力要達到的高度,並反覆探索一些似是而非的感受,一種記憶中的不確定性。

  • 1966生於馬來西亞

學歷

  • 1997純美術碩士學位 ,英格蘭中央大學,伯明翰,英國
  • 1996純美術高級院士 ,英格蘭中央大學,伯明翰,英國
  • 1994純美術專業文憑 ,南洋藝術學院,新加坡

個展

  • 2018沁一寂光,大象藝術空間館,台中,台灣
  • 2014ART SOLO 14 藝之獨秀,花博爭艷館,台北,台灣
  • 2012心裡畫-劉金桔的古今對談,大象藝術空間館,台中,台灣
  • 2009荷塘印象,宣和文物,新加坡
  • 2007似曾相識 ,宣和文物,新加坡
  • 2006自然觀點,宣和文物,新加坡
  • 1997英格蘭中央大學個展,英國

聯展

  • 2022ART JAKARTA,雅加達會議中心,雅加達,印尼
  • 新創生活展,高雄展覽館,高雄,台灣
  • 2020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,台北世貿一館,台北,台灣
  • 藝術廈門線上博覽會,廈門,中國
  • 台中藝術博覽會,日月千禧酒店,台中,台灣
  • 2019台南藝術博覽會,大億麗緻酒店,台南,台灣
  • 典亞藝博及水墨藝博,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,香港
  • 2018藝術廈門,廈門國際會展中心,廈門,中國
  • 2017水墨藝博,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,香港
  •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,世界貿易中心一館,台北,台灣
  • 藝術廈門,廈門國際會展中心,廈門,中國
  • Art Central ,中環海濱活動空間,香港,中國
  • 2016水墨藝博,香港會議展覽中心,香港,中國
  • 港都國際藝術博覽會,高雄展覽館,高雄,台灣
  • 2015水墨SHUIMO世紀變革與藝術新路,民生現代美術館,北京,中國
  • 2014CONTEXT Art Miami,邁阿密,美國
  • 成都城市藝術博覽會,錦江賓館,成都,中國
  • 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,衡山路十二號豪華精選酒店,上海,中國
  • LA ART SHOW 2014,洛杉磯,美國
  • 201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,世界貿易中心一館,台北,台灣
  • 2011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,世界貿易中心一館,台北,台灣
  • 2009美洲俱樂部 三人聯展,新加坡
  • A.R.T. 台北藝術革命藝術博覽會,台北,台灣
  • 南洋藝術學院“南洋70載”學院藝術家聯展,新加坡
  • 2008黑土地美術館“真善美──創意書法展”,新加坡
  • 東南亞國協(ASEAN)水彩畫會,內卡(NEKA)美術館,峇里島,印尼
  • 2007國際藝術展,馬來西亞現代第一美術館,馬來西亞
  • 日本O.A.C.大展,日本
  • 2006馬來西亞世界藝術暨旅遊博覽會,吉隆坡,馬來西亞
  • 日本第二回游彩書藝院藝術大展,濱松市美術館,日本
  • 1998「凸」版畫展,南藝密駝路畫廊,新加坡
  • 1997「影子與扇子」雙聯展,伯明翰藝術空間,英國
  • 1995當代藝術十家聯展,居鑾Impasto 藝術空間,馬來西亞

獲獎

  • 2007日本O.A.C.大展,最佳外國藝術家大獎
  • 2006日本游彩書藝院,海外藝術家大獎
  • 1994斯沃奇繪畫大賽(亞洲區巡迴賽),二等獎
  • 1993Liquitex卓越藝術學院大獎,最高榮譽獎
  • 南洋藝術學院第55屆美展,優異獎
  • 1980馬來西亞全國書法大賽,公開組第二名

當代文人夢─看劉金桔的「心裡畫」

文 / 陸潔民

 

2008年之前的當代藝術市場,相對呈現蓬勃發展態勢,當時的各類藝術品都有市場,只要是觀念新一點、膽子大一點、美學少一點、技術差一點的都有人購買,但金融海嘯衝擊之後,藏家們也冷靜下來,思考該如何選擇作品?

 

畫廊在挑選“對”的藝術家時,往往著重在其鮮明獨特的風格、難以取代的技法以及個人品格與修養。而我觀看一個藝術家時,會從個人的風格切入,看藝術家的內、外表現,內在的表現判斷是否為一個好的藝術家,外在的表現則在於作品給人的感受。我常說:「藝術市場五子登科:點子、底子、裡子、面子、場子。」其實就是藝術家的整體表現。

 

好的藝術家,我們能從以下幾個方向去觀察:觀念、哲理、技術、美學與材料。首先,一個藝術家的風格是很重要的,因為鮮明獨特的風格是藝術成熟的標誌,但是若想走進藝術殿堂,就必須具備能夠改變一代人欣賞觀念的風格。

 

觀念、哲理是否獨特深刻,是藝術家天賦與才氣的表現。

 

初見劉金桔的作品,為其富涵東方文人精神的畫面所吸引,他沒有抄襲古人走傳統水墨的路,而是創作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新風格,像發明家一樣:能夠迴避別人又能突破自己。他的點子主要來自於他的才氣,創造出新的觀念,這是一種創意。金桔的觀念很清楚,能符合時代潮流,又趨向於極簡概念,內在卻蘊藏著非常細膩而複雜的感受。感受是一種經驗,是傳統文人的人格修養、品味與章法,他的繪畫創作是追求表達古代文人,在當時情境下的品格追求的感受。

 

以「只見其清方見竹品」、「價重如金」這兩張畫為例,藝術家希望借“竹”來表達他對古代文人的感受,但又強烈地不想用傳統畫竹的方法來表現,因此,他使用了竹影的感覺,既寫實又抽象的一種意念感,幾片竹葉以一種非常深沉的灰色來表達:灰裡帶紅、灰裡帶藍、灰裡帶綠。這種複雜的背景用色,主要是想表達漢朝銅鏡般─“生鏽斑駁”的歲月質感,用紅、綠、藍加上墨來呈現雅緻的色彩生成,正好表達了古代文人的追求,也表達了藝術家的品味,更反映出金桔在觀念與哲理上到位的表現。

 

金桔從古代汲取養分,創造新的觀點,可以從「夢回大唐」、「大中」這二件作品來分析。以「大中」為例,藝術家認為大中正直的概念源起於宋,因此他在畫面上寫了一個像“中”的感覺,最上方黑影的部分,是以不斷書寫的書法組成,讓我們感受到書法或石刻、石碑的感覺,但又不像傳統碑文所具的紀錄性的感覺,而是紀錄當下的一種感受;金桔所追求的大中正直,是宋代以來文人所追求的一種高尚品格,因此他用了宋瓷的顏色來詮釋作品的背景氛圍。而「夢回大唐」,藝術家是以一塊唐代的沉泥硯為象徵,在硯台中間的陰影部份,也是以作畫當下感受的文字來不斷書寫以為表達,再一次地傳達出在極簡的畫面上,所孕育的深厚哲理。

 

另外,好的藝術家必須具備讓人難以取代的技法能力:第一、造型能力。以「敘舊」而言,用羽毛的影子來表達未著地前的那種輕盈感,增一分則多、減一分則少,來呼應右上方八大山人的鳥。第二、構圖能力。從構圖的講究,可以看到金桔作品中畫面的平衡考慮,如「三祝圖」的題目是參考了齊白石的構想,齊白石畫了三片竹葉,命名為「三祝圖」;然而金桔用的是東南亞的山竹,也取名「三祝圖」,在畫面中三個山竹擺放的位子是有玄機的,右邊山竹的梗指向左上方的天空,具備了山水畫的構圖意味;山竹的葉子卻又指向了另一個山竹,讓視線往左下方移動;金桔用了水墨方式、寫實方式、刀刻方式來詮釋山竹,並以葉子的延伸,去平衡左上方的水墨山竹,左邊的刀刻山竹,則是文人所追求的金石趣味。

 

古人常常用諧音來表達吉祥話。比如畫了蝙蝠、銅錢,就表達了「福在眼前」。而「壽與金石同」及「形影不離」這兩張畫,談的是水墨與金石並行,傳達以前文人創作藝術時兩項並重的修為;也就是說,文人雅士必須要懂得詩書畫印,但現今能篆刻、寫詩的人已經愈來愈少了,藝術家在此有隱約批判的用意。

 

第三、色彩的天份。金桔的色彩簡潔高雅,常以當下的心境表達色彩;若想表達對宋代文人的崇敬,他會結合宋瓷的潤色加上墨,讓宋瓷的顏色更加深沈,來傳達文人品味在色彩旋律中的感受。色彩感覺是一種天生的才氣,如「南山之果」的色彩,宛如紅山高古玉千年受沁所產生的複雜顏色;而這種高雅的旋律就是藝術家所追求的永恆之美。金桔在面對每一張創作時,他都像是譜曲人,譜出心中的思想,譜出色彩的旋律。

 

最後,談談金桔的實作技法:他是在帆布上用版畫拓印的方式,反覆多次印在水墨宣紙上,藉水墨表達畫布斑駁的感覺,把畫在帆布上的水墨筆觸,轉印在宣紙上,一道一道工序地做,如同古代版畫作坊的老工匠把畫在帆布上的肌理,印出水跡、斑駁、還有歲月的古老痕跡。金桔想藉此方式批判市場上的傳說-油畫較水墨好保存。

 

觀賞劉金桔的畫作,應以直覺的感受來理解極簡形式背後所寓含的深厚哲理。藝術家想借水墨的技法,來表達西畫的效果,以恬靜的畫面述說水墨材料的複雜性;金桔以他思古喻今的極簡風格與高雅的情調,創作出鮮明獨特的風格。

 

劉金桔一直強調為人君子要高雅真實,他以涵養、個性、色彩感覺及畫面的營造,證明他的眼、腦、心、手的高度配合下所表達出來的旋律,如同作曲家一樣,抓住一種高層次的感受,這是來自於生活、並超越生活的高度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東風夜放花千樹

文 / 劉岱松

 

劉金桔自幼時熱愛繪畫,縱有挫折未曾放棄。塗鴉的少年鼓起勇氣報讀了南洋藝術學院,一路走來成績優秀,並以特優的專業考核榮獲全國一年一位的獎學金“Liquitex卓越藝術學院大獎最高榮譽獎”,畢業後赴英倫深造。金桔的執著與才華嶄露頭角。

 

1997年金桔從英格蘭中央大學以碩士學位畢業,畢業作品的靈感源自扇子,一種走出東方衣冠文物,大眾而型式、媒材、功能又各不相同的載體。羽扇承載帝王的莊嚴,折扇傳達文人的儒雅。他那時的日課就是在亞麻布上繪一幅扇面,扇承載日記般的功能,作為心得記錄。受西方極簡主義大師Ellsworth Kelly的影響,從簡化形體的過程中提煉、尋找構圖的可能性,探討顏色、線條和透視的節奏感。初時將丙烯材料畫在有濃度的木板上,以細沙打磨直似鏡面,觀者可映射自己形成相異的觀感;再以扇面為載體輔以寫線和勾勒,繼而由亞麻布上作品所呈現出偶然性效果的啟發,以宣紙這一非常東方的媒材去展現。

 

他在那時的創作風格帶著簡潔與禪意,表達如雲石的浪漫與造化,青銅的斑駁與濃重,以及在相異的材質與氣質的後面,身邊的人事悲歡與時光流淌。像畢卡索說過的,“我像別人寫自傳那樣畫畫,那些畫不論是完成了的,還是未完成的,全是我日記中的一頁。每個人的年齡都由自己決定,我生命裡持續的青春是用來發現的。”

 

金桔反覆地思考創作的內容方向與表現模式,找尋一種個人創作語言,以其表達不同的體裁,而非格式化地套用重複某一類相似的形象和標誌。在他看來,繪畫是過去生活經驗的總結,也是對未來的渴望。而心中隱約但始終地存有一個想要觸摸的空間,一個努力要達到的高度,並反覆探索一些似是而非的感受,一種記憶中的不確定性。

 

柏拉圖認為,理念世界是真實的存在,現實世界乃是是理念的模仿,藝術又是現實的模仿。因此,藝術是“摹仿的摹仿”、“影子的影子”,和理念的“真實隔著兩層”。若藝術在本體上離理念相去甚遠,本質上僅止於對現實的複製,只能淪落為“下實體一等”的東西。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在現代特別具有的意義︰其一,社會實踐乃是藝術產生的直接根源,藝術來自生活;其二,表面上看的理念根本論,實際上強調理想性高於現實性,藝術世界成為人類在物質世界以外創造的第二自然。金桔的作品無疑將這種理念貫徹通透,因藝貴有我,思想的高度即是創作的高度。 他在英國所接受的嚴格學院訓練,對歐洲藝術史與現當代藝術發展潮流的觀察與思考,在哲學思想領域的一再探索與延伸,一層層地加深了創作的難度。

 

金桔的作品在動筆前經過了一個長長的構思過程,不是簡單拿來知名的形象或大牌的創意改旗易幟,而是思考如何在無數大師走過的路上發現新的風景,從每一層縱深、每個可能的角度審視哲學的意涵。對他而言,藝術作品的至高境界乃是作者哲學觀的呈現。不必在似與不似之間糾纏,畫境雖體現了作者千錘百煉的寫實功力,但最終畫面上凝聚而成的乃是心靈之視像。以作者一顆八面玲瓏的心,過濾沈澱積蓄昇華。

 

金桔曾以多種媒材及組合探索不同主題和思想的最佳表現方法。他在寫實油畫作品所呈現出的堅實的素描基礎,高明的顏色運用,考究的構圖和豐富的主題都給東南亞的收藏者留下了深刻印象,並締造了連續數場畫展的銷售佳績。從未留戀過去的輝煌,他的目標專注於新的嘗試和對自己的不斷突破,將創作的自由堅持下來。由畫布到宣紙,後者內斂而不張揚,更傾向東方,也更柔和,更接近藝術家心裡一直想要觸及的那種心靈上的“淨界”,那種已經沈澱了浮躁、過濾了淺薄的“靜界”。

 

正像工筆畫的三礬九染,金桔須把宣紙反覆渲染,將十數層上色紙丟棄,而將母本拓底後再作繪事。每件作品的母本好似柏拉圖指給我們看的那面上了年歲的牆,留下很多歲月的痕跡,時間的漂流和經過的過程,其間有下意識安排的鋪陳,更有無法完全掌控的偶然性。在渲染好的母本上動筆讓朦朧構思漸漸成形,再由下款印章讓整件作品完成。金桔從最初由寫實摸索轉折出來,經由許多次實驗,產生出許多自己意想不到的或不盡本意的作品,經由一件高解構作品的實驗性(《雲山霧淖圖》),置之死地而後生,峰回路轉,看到了自己創作轉型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可能性。

 

以最大的努力打進去,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。將寫實的技藝揉萃至臻的過程後,有勇氣向未知的領域再作追求──在心中隱約有一種境界,一樣風格,一直存在但又朦朧、不確定。隨著心思和技藝的萃煉成熟,偶然性的成功、意外亦或是一次失敗造成的效果,在功力深濃的藝術家可控性過強成為一種困擾時,演變為必然性的繪畫體驗,進而又追求嘗試更欲達到的層次,再藉由一個偶然性的發展將必然性的功力推至另一處高度的風光。正如國學大師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語之三種境界,“昨夜西風凋碧樹。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”;“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芳消得人憔悴”;至“眾裡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”之領悟。

 

看金桔的作品,《雲山霧淖圖》作於2005年,是金桔由具象轉向抽象表現手法的重要轉型作品。圖中氣象萬千,觀之如望遠山。藝術家以深濃的黃褐色鋪陳,其上深淺相間、隱約乍現的深影原是由東方文字層層疊拓而成,充分發揮了書畫本同源的東方藝術觀。“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回”,水由天而降,奔匯成流,又遠上天邊,成為悠逸飄然的一抹雲煙。正是在這件作品的創作過程中,體會了死而生,閉而闊的境界,也體會到了書法、印石、篆刻、繪畫等糾結磨合後所迸發出的新體驗。此後便有了金桔一系列的作品,以半抽象似不經意的鋪墊,融合超寫實潛心琢磨的物象,成就出一番古典襯托現代、傳統交織創意、理想碰撞現實、視覺探索心靈、沉靜彰顯個性的創作語言。

 

《行影不離》是一幅兼具哲學思考與時代意義的創作。所謂抽象,其實極具象。亙古以來,祖先以墨與印傳承我們的衣冠文物。作品中即以大片的墨色和如篆刻邊款的白色刻痕表征了墨與印(陰與陽)。用色凝重深沉,在陰陽之間,動靜之間,干濕之間,進退之間,以極簡主義的表現形式,涵蓋了中華文化最內在的哲學思想。以全然當代的藝術手法來闡述全然傳統的內容,這樣的對立統一本身就是中國陰陽哲學的實踐。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走出東方再來看東方,才看得清楚,悟得透徹。

 

《龍袍》借文人以 “竹干”為“龍骨”之喻,竹衣將竹干裹起,是為“龍袍”。通幅採用了十數層宣紙疊染成通透的明黃色,渲染過程中雜色被去除,純色保留下來,其間也保留了疊染時紙張的褶痕,一如歲月過往。高度寫實的竹衣實以東方文字堆積,取代素描的明暗度。以金石篆刻為輔,寫成畫中的白色線條。傳統上我們習慣以黑色表征力量,濃墨傳達濃重;但金石刻刀在石上留下了白色刻痕,以刀入石體現力量的極致,計白當黑,突破並創新了傳統概念。隱現皇室莊嚴,暢抒文人情懷。畫面記錄了創作過程中的情緒起伏和思惟跳躍。

 

《Painting on Canvas》是以墨與丙烯經版畫技術渲染在宣紙上,營造出亞麻質畫布面表面的肌理。遠觀乍看都以為是畫布上的作品,實為紙上作品。近十年隨著當代藝術的起伏,市場的潛規則是油畫貴過紙本,業內也多以此教育和影響鑑賞者前者的價值較高。在我們所處的這個藝術極度資本化的年代,藝術家當選擇適合表現自己的媒材這一主旨似已悄然淡去。對於以主修油畫為訓練基礎的專業藝術家而言,除少數偶為“米氏雲山”的戲墨之作,以紙為基礎媒材進行嚴肅創作需要勇氣去實踐與突破。這個系列的作品正表達了金桔對於時下社會現象的深度思考,也是他以扎實的西洋藝術與寫實功夫、融合深濃的東方傳統為依托,追求“藝貴有我”的大膽宣言。

 

金桔追求的創作語言將國畫、油畫、版畫和雕刻融合為一,以東方元素如文字符號、篆刻印石、紙張和水墨表現力、思想和精神內涵構成;輔以西方的創作手法,有寫實的基礎和技巧,並保留最初的速寫感。感覺或有未完,然而意到則止。在每件作品動筆前思考一個主題,解決為何創作的問題。每個主題都不盡相同,以免落入反覆畫 icon的圈套。他在創作時也考慮到繪製和懸掛時的不同位置及視覺高度,並因此而調整構圖和表現以期在懸掛時達到最佳效果。甚至作品的耐久性,使收藏者可以長時間地保留觀賞而不致發黃變色蟲蛀。對他而言,創作是一個嚴謹的過程,不可因量而廢質,為了簽名下款的格式位置,須作深思熟慮後才得動筆,務求其為創作的重要組成,絕非可有可無。

 

文字描述是為表現,色彩型式亦為表現,視覺藝術家用後者來記錄他們的情感思惟,不間斷的思考,跳躍式的,不確定性,殫精竭慮反覆揣摩的過程都保留其間,雖然畫面的視覺效果很完整。金桔在短期的未來仍會吸取極簡主義的精神,力圖以有限空間呈最大可能,以哲學精神全面審視每個主題,再探索對傳統與創新、思想與表現、抽象與具象的融合。收集捕捉而後濃縮……真我。

 

作者劉岱松女士,北京人,1998年起定居新加坡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金融專業MBA。伯恆管理合伙人。現當代繪畫收藏和鑑賞家。北京《看藝術》雜誌東南亞特約撰稿人。

作品賞析
相關展訊
相關出版品
聯繫我們

大象藝術空間館 版權所有 ©2022 Daxiang Art, All Rights Reserved.